2025 年,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迎来十周年。品牌选择把镜头对准草原、牧场、屠场、冷链与餐桌——一整套从源头到舌尖的闭环体系。它用十年证明:在“鲜”这个看似简单的字背后,是一条重资产、长周期、高门槛的护城河。
01 一块牛肉的十年执念
2003 年,创始人郑坚在上海遍寻一口“当天现宰”的好牛肉而不得。十二年后,他把这份执念写进左庭右院的基因:“先解决‘没牛可用’,再谈开多少店”,郑坚回忆,“同行在拼规模时,我们在拼源头。”
02 “四个自家”是什么
自家牧场:约36 万亩锡林郭勒天然草场,锁定生态起点。
自家养牛:500 天左右精细化牧养,全混日粮 + 无抗防疫,风味与安全一次到位。
自家屠场:约6000 ㎡现代化屠宰中心,“每日两屠两送”。
自家物流:年行驶近 460 万公里冷链里程,把草原时间压缩成城市时间。
这套体系被内部称为“四个自家”,也是外界最难复制的壁垒。
03 从“新鲜”到“无抗”
疫情之后,健康需求爆发。左庭右院顺势把“无抗”做成可视标准。郑坚说:“家长敢带孩子来,就是对体系最大的投票。”
为了让品质被看见,品牌做了三件事:
1. 签约腾格尔,用国民级信任为品质背书;
2. 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动“长高送牛肉”计划,把牛肉与成长绑定;
3. 试水高尔夫赞助,精准触达高净值家庭。
04 下一个十年:深耕与拓展
在华东大本营,左庭右院将继续加密门店,北京市场先稳后扩。所有新店必须通过“单店盈利模型”验证,再谈规模复制,不会为了速度牺牲闭环。
结语
当行业仍在讨论“性价比”与“流量打法”时,左庭右院用十年时间把一块牛肉做成了系统工程,每一环都写满“自家”二字。它给出的启示是:真正的长期主义,不是对抗周期,而是用重资产把自己活成周期本身。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